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的一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学院决定启动实施课程群建设项目。
一、总体建设目标
开展课程群建设工作,旨在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重要环节的改革,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为培养一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课程群面向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力争利用 2-6 年的时间,通过课程群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群,形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我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内容与具体要求
(一)建设内容
1. 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课程群,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深谙专业内涵、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有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机制,培养一批“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骨干教师,同时对接省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与课堂教学竞赛。
2. 加强课程与资源建设。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共享、应用案例库、项目库等教学资源。
3. 改革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研究、注重因材施教、减少课堂讲授、引导课外学习,改革考核方式,探索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倡导师生互动、启迪学生多元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4. 严格教学管理。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支撑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5.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程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主讲教师要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鼓励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在课程群建设中的作用。
(二)具体要求
1. 教学团队建设。以课程群为建设单位,组建教学团队,成员包括所有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逐步在我院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团队,确保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观摩课、公开课,对课程群众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试卷、总结进行评议等。有计划的组织中青年教师以定向脱产、培训等方式,长期或短期性地参与企业管理与生产实践,参与企业课题研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引进企业高新技术、管理人才参与课程建设,开发校企合作课程,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2. 课程资源建设。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要瞄准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积极申报课程建设项目,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选用、编写优秀教材,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共享、应用案例库、项目库等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3. 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驱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实践、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培养一批勇于探索,乐于教学的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校级、省级教学竞赛。
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观念,建立有效、公正、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着重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应用能力。加强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查,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可通过作业、实践、小论文、随堂测验、阶段性测验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审核:何宏 王宁 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