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知识 |
1.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知识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对通信领域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表述; |
高等数学A(H)、线性代数(H)、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M)、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大学物理(L) |
1.2具有通信专业领域所需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等领域的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必要时能利用计算机求解模型; |
电路分析(M)、模拟电子技术(L)、数字电子技术(L)、信号与系统(H)、电磁场与电磁波(L)、C语言程序设计(L)、面向对象程序设计B(L) |
1.3 能够应用数学模型,基于电路、计算机和通信专业工程知识推演和分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数字信号处理A(H)、通信原理(H)、信号与系统(M)、移动通信(M) |
1.4能够应用通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工程知识,比较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能对解决思路进行综合优化。 |
数据结构与算法B(H)、通信电子线路(H)、现代交换与通信网(M) |
2.问题分析 |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通信专业知识,识别判断出通信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并进行有效分解;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L)、线性代数(M)、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L)、数据结构与算法B(M)、电路分析(H) |
2.2对分解后的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通信理论与数学模型,正确表达问题的输入输出、约束条件; |
信号与系统(H)、通信原理(M)、数字信号处理A(M)、移动通信(L)、通信电子线路(L)、电磁场与电磁波(L) |
2.3能够认识到工程问题解决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借助文献研究,运用通信领域专业知识,寻求和分析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工程活动的影响,综合获得有效结论。 |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I(M)、毕业设计(H)、移动通信(L)、人工智能导论B(M)、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M) |
3.设计/开发 |
3.1掌握通信及相关领域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熟悉设计开发的完整周期和流程,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I(H)、通信工程综合设计II(H)、毕业设计(H) |
3.2能够针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在设计目标的约束下,设计与实现满足性能指标的软硬件模块或功能单元; |
C语言程序设计(H)、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M)、物联网通信技术(M)、EDA技术与应用(L)、面向对象程序设计B(M) |
3.3能针对通信领域应用产品或系统的具体需求,提出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开发,并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 |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M)、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设计)(M)、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设计)(M)、信号处理综合设计(H) |
3.4 能够在解决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权衡所涉及的社会、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
思想道德与法治(L)、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M)、专业认识实习(M)、毕业设计(H)、现代交换与通信网(M) |
4.研究 |
4.1能够基于通信专业的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通信原理(M)、信号与系统(M)、通信工程综合设计II(H)、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H) |
4.2能够根据通信工程问题的具体特征,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
大学物理实验(L)、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L)、模拟电子技术实验(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M)、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M)、EDA技术与应用(L)、数字电子技术(L) |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实施实验并正确采集数据; |
大学物理实验(L)、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H)、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设计)(H)、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设计)(H) |
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对整个研究进行评价,确定其中需要改进的环节。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L)、数字信号处理A(L)、信号处理综合设计(M)、通信工程综合设计Ⅰ(H)、通信工程综合设计Ⅱ(H) |
5.使用现代工具 |
5.1掌握通信专业常用的仪器设备、工程工具、软硬件开发工具和模拟仿真软件的使用原理与方法,并理解仪器和工具的局限性 |
电子实习(1) (M)、数字信号处理实验(M)、通信原理实验(M)、电路分析(M)、EDA技术与应用(L)、数字电子技术(L) |
5.2 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通信专业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M)、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设计)(M)、信号处理综合设计(H)、通信电子线路(M) |
5.3能够针对具体对象,选用、开发合适的现代工具,对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分析其局限。 |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I(H)、通信工程综合设计II(H)、通信系统综合实训(M) |
6.工程与社会 |
6.1了解通信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思想道德与法治(M)、形势与政策(M)、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H)、移动通信(M) |
6.2在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或寻求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能合理分析、评价并考虑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金工实习(1) (L)、思想道德与法治(M)、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M)、毕业实习(M)、毕业设计(H)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7.1知晓和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7”; |
专业认识实习(M)、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H)、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思想道德与法治(M) |
7.2能够站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通信领域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通信系统综合实训(H)、形势与政策(M)、创新创业教育(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
8.职业规范 |
8.1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军事理论及国家安全教育(L)、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L)、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互联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千村入万户(M)、大学生心理及健康教育(L)、公益劳动(L)、专业认识实习(M) |
8.2恪守工程伦理、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尊重相关国家和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
文化素质教育(M)、形势与政策(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M)、毕业实习(M) |
8.3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能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
工程经济学(H)、企业管理(M)、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H) |
9.个人和团队 |
9.1能够在多学科、多元化、多形式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承担个体和团队成员角色,能够在团队中独立工作或合作开展工作;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H)、大学生心理及健康教育(M)、金工实习(1) (M)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M) |
9.2能够在团队中发扬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设计)(M)、体育(M)、国防教育入学教育(M)、通信系统综合实训(H) |
10.沟通 |
10.1能就通信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
大学英语(M)、文化素质教育(M)、毕业实习(M)、毕业设计(H) |
10.2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
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H)、大学英语(L)、英语应用能力实践(M)、文化素质教育(M)、人工智能导论B(M) |
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
大学英语(H)、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H)、英语应用能力实践(M)、毕业设计(M) |
11.项目管理 |
11.1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通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工程经济学(H)、企业管理(H)、创新创业教育(M) |
11.2了解通信工程项目及产品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将管理原理、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项目实践中。 |
工程经济学(H)、企业管理(M)、毕业实习(M)、毕业设计(M) |
12.终身学习 |
12.1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H)、创新创业教育(H)、第二课堂(M) |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需要,能够自主学习信息科学的新技术、新知识,来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
高等数学A(L)、大学英语(M)、创新创业教育(M)、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H)、人工智能导论B(M) |